医疗机构300项影像检查结果互认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医疗机构300项影像检查结果互认
140家医院年底前实现线上调阅
本报讯(记者 柴嵘)市卫健委昨天介绍,目前,本市已经实现181项检验结果、300项影像检查结果医疗机构间互认。今年底,本市14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线上共享调阅、互认。
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介绍,本市加强区域联动,检查检验互认项目和机构的数量持续增长。本市范围内,181项检验结果项目、300项影像检查结果项目实现医疗机构间互认,互认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胸部X光、CT等,覆盖近八成常规检查项目。同时,本市与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三地开展互认,60个检验结果项目在京津冀鲁1118家医疗机构间实现互认,30个影像检查结果项目在京津冀503家医疗机构间实现共享。
今年年底,本市14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线上共享调阅、互认,未来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更多医疗机构将逐步实现互认。
“医疗质量是互认工作的重中之重。”李昂说,近年来,本市持续推进提升检验检查同质化程度,发挥医学检验质控中心、影像质控中心的作用,建立覆盖市区两级的质控网络,制定、下发一系列质控标准和方案,通过线上监测分析和线下检查指导等多种方式,加强检验检查的质控管理。公众可以在市卫健委官网“便民服务”栏目、“京通”小程序健康服务模块中查询医疗机构的质控结果,合理选择相应的医疗机构就诊。
马上就访
系统自动提醒医生互认项目
北京胸科医院是本市5家首批实现检验检查结果跨机构线上调阅、互认的医院之一。门诊部副主任秦娜介绍,今年5月该院实现与本市多家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互认,7月实现检验结果互认。患者在互认的医疗机构就诊后,该院医生可以直接调阅患者的检验检查结果,无需再携带纸质报告或影像胶片。
“医生在开出检查单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提醒医生互认的检验检查项目,这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秦娜说,跨机构互认不仅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还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也与本市多家医疗机构实现检验检查结果跨机构线上调阅、互认。该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王小辉介绍,11月初,一位膝关节炎患者到该科室治疗,医院信息系统自动显示出该患者近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的血常规等检查结果。“跨机构互认既方便患者转诊,也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王小辉说。 本报记者 柴嵘
相关新闻
本市开展社区记忆门诊建设
本报讯(记者 孙乐琪 通讯员 王蕾)近日,宣武医院在市卫健委的指导下组织开展社区记忆门诊骨干医务人员业务培训。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本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记忆门诊建设,目前已有7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参与建设。
“建设社区记忆门诊,旨在帮助居民预防和减缓老年痴呆的发生,增强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宣武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宣武医院已组织专家完成《北京市社区记忆门诊的建设标准和服务流程(试行)》的制定,规范记忆门诊建设。东城区和平里、西城区白纸坊、通州区西集等7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余名社区记忆门诊骨干医务人员,已接受涵盖记忆门诊工作流程、认知障碍疾病的临床表现、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与分期标准解读、认知障碍的筛查与量表评估、认知障碍疾病的药物与非药物干预、认知障碍的预防照护与健康宣教等内容的相关专业技能培训。